THIS #12 Deepfake&媒體素養、從Shawn Ryan Show訪問蕭美琴看文化素養、台美新書 Outsider Kids
Deepfakes & Media Literacy, Shawn Ryan’s Interview with Hsiao Bi-khim, & New Book Release
本期主題故事
如果我們的孩子在未來遇到危機,是因為學校、家庭都沒教他們該怎麼在數位世界中成為自己、守護自己,那怎麼辦?今天的主題故事,就是我想和你一起聊聊在我小時候發生的故事。
「嗚嗚~爸爸,我被抓了!」這是每個父母最不想聽到的話,但在我國中的時候,我爸有一天接到了這樣一通電話。他那時候正在開車,突然一通陌生的電話打來,就聽到「我」哭得亂七八糟、叫他快來救我。我爸努力鎮定,然後找個地方停下車來,另外打電話給我。
那時候,我正在我們家附近的書店看書,突然接到爸爸的電話、聽到他緊張的聲音問我在哪裡,我一開始覺得莫名其妙。但在他確認我真的沒有在其他地方、是真的在書店看書之後,他才放下緊張的情緒,跟我說早點回家。等我回到家,才聽媽媽說事情的前因後果,也才知道他真的嚇壞了。
幸好我爸那時候知道鎮定,也幸好那時候雖然開始有手機,科技還沒有發達到可以讓人完美偽裝聲音。但現在聲紋辨識、AI 的普及使用,不知道未來的世代,是否還能讓家長鎮定地辨識聲音真偽。甚至,還有影像的真偽。
因為 Deepfake 已經在我們身邊了。
Deepfake 是 "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和 "fake"(偽造)兩個詞的結合。
它的技術使用深度學習中的生成對抗網絡(GANs),將一個人的臉、聲音或行為,合成到另一段影片或音訊中,使它看起來像是那個人說了、做了某些事,但實際上他並沒有。
前兩年人們雖然知道 Deepfake,但製作成本過高,影像畫質普通。不過,現在連中學生都能夠輕易在手機上使用了!

根據Common Sense Media 的報導,在紐澤西州,有高中生使用 AI 製作並上傳同學的裸照。在紐約,一些男學生生成了班上一位女同學的 AI 色情影像。類似事件也發生在德州、路易斯安那州、華盛頓州等地。任何曾經在網路上發布過自己照片的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作為回應,美國國會近日通過了具劃時代意義的《TAKE IT DOWN 法案》,該法協助受害者從社群媒體平台上移除未經同意的露骨內容,無論是真實影像還是 AI 生成的合成圖像。這項立法是保護青少年免受傷害的重要一步,也凸顯了問題的嚴重性。
根據新法,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發布 deepfake 影像將構成犯罪,而社群媒體公司必須在 48 小時內將這些內容移除。若未成年人製作了逼真的、未經同意的裸露或模擬性內容的影像,即使對象是同齡人,也可能面臨與成人相同的刑責,包括製造、持有或散佈兒童性剝削材料的指控,具體情況視內容而定。
許多年輕人可能沒有意識到,用 AI 工具「只是玩玩看」來製作同學或他人假裸照,可能已經觸犯法律,並可能帶來改變人生的後果。
要保護所有孩子——不論是 deepfake 的受害者,或是以為「可以亂玩」的——我們需要推廣 媒體素養。
幾個簡單的方法對抗 Deepfake:
學會媒體素養:檢查來源、交叉比對。
使用驗證工具:例如 Google 反向圖片搜尋、影片來源比對。
保持懷疑精神:尤其是那些讓你強烈情緒反應的內容。
在這個科技發展比我們還快的時代,孩子需要的,已經不只是會用工具,而是懂得辨識真假、守護界線、尊重他人。
身為家長,我們能給他們的最好裝備,就是清楚的知識 + 適當的素養 + 自我保護的能力。
台美新知
上週最令人振奮的台美新知,應該是Shawn Ryan 採訪台灣副總統蕭美琴。
Shawn Ryan Show 的觀眾主要是美國軍人、退伍軍人、愛國者與保守派族群,他們對台灣並不熟悉,節目透過與台灣副總統蕭美琴的對話,以英文清楚講述台灣的民主、歷史與挑戰,是一種「主動溝通」與「公共外交」。
在這場九十分鐘的對談中,副總統蕭美琴(以下簡稱VP)溫和卻精湛、堅定又真誠的展現了台灣與世界共同面對的困難,與堅持民主自由、捍衛國家的選擇。
另外,無論在邏輯、情感、回覆的層次上,VP 的表述不只得體,而且用字精準也優雅。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幾點可以一起學習的地方:
一、結構面:她如何組織回答?
副總統的每個回應,都有高度一致的三段式邏輯:
共鳴引入(Contextual Opening)
通常以一段文化或個人化的敘述來打開話題,建立溫度與連結,例如談台灣的「人情味」、歷史背景,來緩和敏感議題、創造聽眾代入點。
核心陳述(Main Message)
清楚陳述主張,例如「穩定與信任是台灣半導體最重要的資產」或「我們選擇用民主而不是威權來解決爭端」。這樣做,可以抓住主題核心,避免模糊或偏題。
舉例與擴展(Supporting Example or Global Framing)
提出具體數據(如TSMC投資金額)、歷史事件(如1996年飛彈危機)、國際對照(如南海人工島、自由航行),以增強可信度,提升說服力,連結全球視野。
二、語氣面:她如何說?
溫和中帶堅定
面對挑戰性提問,保持從容與尊重。不高聲、不激進,但語氣篤定、穩重,形成「強而不硬」的說服力。
理性中有情感
在談軍事壓力或外交孤立時,用人的情緒連結補強論點,讓觀眾感覺你不是在演講,而是在對話。她會自然地加入人民感受或個人記憶,例如「這是台灣人的日常」。
英語表達自然清晰
她使用的是標準、清楚、無冗詞的英文,追求「高資訊密度、低語言負擔」的說話方式。並且不過度使用術語或專有名詞,讓非軍事觀眾也能理解複雜主題。
三、策略面:她如何掌握議題與框架?
將「威脅」轉化為「選擇與價值」的問題
重塑問題框架,從被動受害者轉為有主體性的行動者。不單只是描述中國的軍事或資訊威脅,而是強調「我們選擇走自由與法治之路」。
主動塑造台灣形象
在面對陌生受眾時,主動定義自己,而不是被定義。將台灣描繪為「值得信賴的夥伴」、「民主的實驗室」、「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重視跨文化溝通
以文化對話。她了解對方觀眾的背景與價值,用對方能接受的語言說出自己的信念,選擇能與其共鳴的語言(如國防、安全、家庭價值、自由意志)。
最後,我特別敬佩VP在表達台灣時那種深思熟慮的選字與語氣,展現出文明國家的穩重與視野。文化素養,不只在珍奶與小籠包之間,也體現在面對世界時的格局與語言。
Our Herestory Family
下週,銀魚老師將前往賓州,介紹台美故事力。最近有一些家長反應,希望能夠有機會在線上聽老師分享。不知道電子報的訂閱朋友們,會有興趣嗎?
我或許可以在八月初~中之間,做一場線上分享,特別給電子報訂閱的朋友們,但想要請各位幫忙投票:
1.臭豆腐與故事力
我們將深入解析經典台美故事中的設計思維元素,並分享這些故事如何協助孩子建立文化認同、培養創造力,以及在全球化世界中茁壯成長。
此外,講座將提供一份精選台美作品書單,幫助家長與祖父母為下一代推薦有趣且具啟發性的台美故事,成為跨代對話與文化傳承的絕佳工具。一起來用故事串起台灣文化與未來技能,創造屬於我們的共同記憶!
2.台美人的珍奶哲學
當父母就像調一杯完美的珍奶——要在文化、創造力與生活技能之間,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在這場精彩的分享中,銀魚老師將與大家探討,台美家長如何在培養孩子文化認同的同時,也從故事力強化設計思維與真實世界的技能,讓學習變得有趣又有意義。
請各位直接回信寫 1 代表臭豆腐,2 代表珍奶,我收到後會計算人數,這樣就好了。
無論最後哪一場人數勝出,我都會提供台美作品百本選的清單分享。
期待我們線上相見歡!
課程、書籍與活動
你聽過跳機,或是「所謂的」parachute kids 嗎?
根據EBSCO上Svoboda, Cynthia J. W.的研究:降落傘小孩指的是「被空投到」美國讀書的小孩,父母安排他們來美國讀書,但自己不陪同。
在近幾十年的東亞移民潮中,來自台灣、韓國與中國經濟能力較好的家庭,常以這樣的方式展開他們的移民故事。
在圖像小說 Parachute Kids 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幾乎是復刻他們家的故事。而今年春天,續集出來啦!
Outsider Kids
簡介:
(from Amazon) After seven months on their own as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the Lin siblings have settled into their new lives in California. Sis has a new job, Bro has a new crush, and Feng-Li (Ann) is excited to celebrate her eleventh birthday with her new friends. Their parents still await visa approval in Taiwan, so the trio is trying to take better care of one another and stay under the radar of immigration authorities.
But when their cousin Josephine-a violin prodigy-arrives with her privilege and demands, suddenly their world is turned upside down. Will they have to give up the life and the stability they worked so hard to achieve?
在以無證移民身份獨自生活了七個月後,林家三兄妹已經在加州逐漸安頓下來。姊姊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哥哥有了新歡,而鳳梨(Ann)則興奮地準備和新朋友們一起慶祝自己的十一歲生日。他們的父母仍在台灣等待簽證核准,因此三人努力互相照顧,也盡量避免引起移民官的注意。
然而,當他們的小提琴神童表姊 Josephine 帶著她的優越感與種種要求突然出現時,他們的生活也跟著天翻地覆。他們是否得放棄那段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穩定與新生活?
書評:
故事亮點(主題分析)
這本續集比起第一集情節更加戲劇化,主軸不只圍繞在主角鳳梨(Feng-Li)的成長,還包含了許多多元的議題與情感糾葛:
親戚之間的情緒張力與階級落差
家庭教育方式的強烈對比(父母缺席 vs. 直升機父母)
鳳梨在學校的友誼動搖與重新建立
哥哥面對初戀與性別認同的勇氣
姊姊的升學壓力與家庭責任感
作者將這些議題融合得絲絲入扣,節奏明快又兼顧感情厚度,文字平易近人,非常適合中高年級閱讀。
我特別佩服作者用孩子視角處理複雜議題的能力。她沒有直接說教,而是透過角色互動與對話,讓讀者自行思考什麼是公平、什麼是真誠、什麼是勇敢。
也可以說:
書中最大的優點是——不急著給出答案,而是鼓勵孩子在閱讀中一起思考和對話。
但是我很驚訝的是,在 Amazon 上,這本書收到了許多兩極的評價。部分家長對於書中出現男孩親吻男孩的畫面感到不適,但我反而覺得這正是開啟對話的好契機。
[Disclaimer: 我也給我們家四年級的弟弟看了!]
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家有講過性別、氣質等,也一起看過關於性器官、生殖的相關繪本與知識類書籍,但是並沒有再特別深入去探討或介紹,因此在弟弟讀書之前,我其實不知道他會有什麼想法。
等到他讀完,我問他關於書裡有沒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他想想,然後跟我說:「這樣要怎麼生小孩?」他真的很困惑,因為以前讀的書裡面都沒有提到過。
我相信如果你是我,你應該跟我一樣,大笑出來!
好開心,可以藉由這本書,一起開放內心的小劇場,聊聊什麼是性別認同、家庭樣貌、以及更多的疑問與關於身體、情感與性別的好奇與探索。無論你是否已經和孩子談過性別、多元成家,這本書都會成為你們家庭書架上一個重要的起點。
(如果說,這本書讓我覺得有困惑的點,應該是書中的對話寫說: There are no Chinese homosexuals... 但他們明明來自台灣啊!或許是那個時代的人,覺得中華民國=China。這是個容易令人混淆的點,可能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性別與國族認同的混淆與偏見,也是可以與孩子討論的一個歷史脈絡。)
另外,這本書探討的議題有太多層次了。「親戚真的不要計較嗎?」、「真正的朋友是什麼?」、「亞洲小孩就真的比較聰明、不用讀書嗎?」、「完美小孩就是至高無上,大家都要包容他的一切嗎?」如果你願意和孩子一起傾聽、提問與好奇,你會發現孩子的世界,比我們想像得更寬容、更有智慧。
推薦親子共讀,也推薦給老師、圖書館員、以及想培養孩子同理心與獨立思考的每一位大人。
謝謝你讀到這裡誒!👏
如果你喜歡這份雙週報並想支持銀魚老師,可以從下面選一種,讓愛傳出去:
幫本文按讚!👍
這一期的內容中,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部分呢?告訴我你的想法,分享你的心得,我超愛收到回信!💬
把這份週報轉寄給一位朋友,並邀請他們在這裡訂閱。🔔
邀請我到你的學校或社群分享故事(線上或線下都行)。🌏
English Summary:
🧠 Main Story: Deepfake and Digital Safety for Kids
This issue opens with a personal story: as a teenager, the author’s father received a terrifying phone call claiming she had been kidnapped. It turned out to be a scam, but the emotional impact was real. With today’s rise in deepfake technology—which can fake voices, faces, and videos using AI—the risks are far greater.
Deepfake, a blend of “deep learning” and “fake,” is now easily accessible—even to teens with smartphones. It’s being misused in alarming ways, like generating explicit images of classmates without consent. In response, the U.S. passed the TAKE IT DOWN Act, mandating platforms to remove such content within 48 hours.
Parents and educators must equip children not just with tools, but with media literacy,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spect for boundaries. Tips include:
Verifying sources
Using tools like reverse image search
Staying skeptical of emotionally charged content
🌏 Taiwan in the Spotlight: VP Hsiao on the Shawn Ryan Show
Taiwan Vice President Bi-khim Hsiao recently appeared on the Shawn Ryan Show, reaching a largely conservative, American military audience unfamiliar with Taiwan. She eloquently presented Taiwan’s democratic values, cultural warmth, and strategic importance.
Key takeaways from her communication style:
Structure: She used a three-part format—context, core message, and global framing.
Tone: Calm yet firm, logical yet empathetic.
Strategy: Framed Taiwan as a proactive democracy, not a passive victim.
This was an impressive act of public diplomacy, with thoughtful language that showcased Taiwan's dignity and depth.
🎤 Herestory Community Update: Vote for an Online Talk!
I will soon speak in Pennsylvania about Taiwanese American storytelling. Subscribers are invited to vote for an exclusive online session in early August:
Stinky Tofu and Storytelling: Explore how story design and cultural identity empower kids.
Boba Parenting: Learn how culture, creativity, and life skills come together like the perfect bubble tea.
Reply with 1 or 2 to cast your vote!
📚 Book Feature: Outsider Kids (Parachute Kids #2)
This sequel follows the Lin siblings—Taiwanese “parachute kids” living alone in the U.S. while their parents await visas. It tackles class tension, friendship, gender identity, and family dynamics. While some parents criticize the inclusion of LGBTQ+ themes, the author praises it as a springboard for honest family conversations.
A personal anecdote reveals how the book opened meaningful dialogue at home, reminding readers that stories can create space for curiosity, compassion, and growth.